网站标志
图片
作品分类
书法 (0)
人物 (0)
山水 (0)
花鸟 (4)
水彩 (0)
版画 (0)
油画 (0)
年画 (0)
国画 (0)
篆刻 (0)
工笔 (0)
彩墨 (0)
丙烯 (0)
漆画 (0)
新闻正文
天辰娱乐_天辰娱乐_login注册登录-八大、石涛领衔中国美术馆呈现建馆60年系列特展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于:2023-05-24 12:46:19    文字:【】【】【

  天辰娱乐_天辰娱乐_login注册登录-八大、石涛领衔中国美术馆呈现建馆60年系列特展(主管:QQ66306964 主管:skype live:.cid.6c7b79dae5ec9830)琳琅娱乐琳琅娱乐5月23日,中国美术馆迎来建馆60周年,“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当日开幕。

  澎湃新闻获悉,系列展览分为“致敬经典”“墨韵文脉”“塔高水长”“美美与共”,通过近600件作品,集中展现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经典美术作品。其中,“墨韵文脉——八大山人、石涛与20世纪以来中国写意艺术展”展出两位艺术大师的书画艺术与时代、社会、个性之间的互动关系,梳理20世纪以来在理念和技法层面深受二人影响的中国写意艺术的文脉流变。

  据悉,建馆60年以来,中国美术馆已举办5500余场各类美术展览;收藏各类美术作品13万余件,从古代到当代,各时期的中国艺术名家代表作品,构成中国美术发展序列,兼有近4000件国际艺术藏品。

  在5月23日开幕的“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中,“致敬经典——中国美术馆藏美术精品展”从馆藏中遴选出100余件大家的经典名作,呈现出中国美术馆60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收藏与捐赠,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墨韵文脉——八大山人、石涛与20世纪以来中国写意艺术展”以最具中国艺术特质的写意为核心理念,将中国明清之际和现代以来的美术史上写意精神和写意水准的艺术作品齐聚一堂。“塔高水长”展出的作品,弘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第二期)”侧重国际艺术藏品,以面貌多元的作品展现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独特的艺术样貌。

  写意是艺术家瞬间感悟和生命激情的凝固,更是中国画的精神所在。处于写实与抽象之间的写意也给西方现代艺术无限的灵感。

  明清之际,八大山人和石涛的书画,被认为是传统写意艺术的高峰,二人同时也是传统开始向现代转型时最具创新意识的代表性画家。二者的写意,为当时的文人画注入鲜活气息,为后世树立起创新的标杆。

  鹤鹿凫雁图 朱耷中国画 清代 180.5cm×44.1cm×4 中国美术馆藏

  八大山人是一位内心清冷的奇人,石涛则是一位内心热烈的怪人。作为明室后裔的两人在身世和经历上有类似也有不同。

  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一说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十九岁时遭遇国破家亡,旦夕之间竟沦为无处栖身、朝不保夕的亡国遗民。他遁入空门将难以宣泄的人生际遇转化为精神世界的率性洒脱天辰娱乐_天辰娱乐_login注册登录-。其笔下物象形态寥寥可数,看似漫不经心,但无比精准,鱼翻眼、鸟瞪目,近峰远坡,老树参差,处处流露圆润盈满的精神意趣,于孤冷清寒中尽得超拔之生命感;无论墨之干湿浓淡,还是形之疏密虚实,抑或布局之离合纵横,奔放亦不失严整。

  这构成了八大山人的“奇”,但纵观其生平艺程,并非一味地避世孤僻。他由皇族而僧侣,后还俗,此人生轨迹,实呈与世界、与社会、与自己的和解,呈现在他的艺术中,经历了从早期方硬到后期圆融的嬗变,放逸中始终透现法度。

  采药寻真五言联 朱耷 书法 清代 152.5cm×31.2cm×2 广州艺术博物院

  石涛在明亡时年仅四岁,故山河破碎、改朝换代并未使他萎靡消沉,并对社会生活保持着积极的心态。他一反当时画坛摹古仿古的保守之风,格外关注外部世界,云游四方,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其画风变化多方,笔下山水风物,清新自然,真实生动,与主流画风相比呈现出“怪”相。

  但石涛底色却铺陈着痛苦与矛盾。他幼年悲痛缺憾,中年求进无果,晚年寂寥落寞,石涛其人、其艺乃不满现状而试图颠覆的某种投射。

  20世纪初,原本属于文人艺术传统的写意,开始跳出了相对封闭的领域。山水画家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重拾写生传统,不仅继承古法,更师法造化,在勾皴染点之间,重构了山水的意境。花鸟画家在赓续写意传统上,为之一变,淋漓畅快的用笔、鲜亮明丽的设色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在题材的选择上,除传统的梅兰竹菊等文人画题材外,还将鱼虾蔬果等人们日常喜闻乐见的“花鸟”诉诸笔端,使文人传统与民间传统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画面更加雅俗共赏而具有生活气息,有力拓宽了花鸟画的表现空间。新中国成立后,写意的大众化道路愈加宽广,以写意表现人民群众,表现社会主义河山新面貌的精品力作层出不穷。

  除了中国画外,油画等外来画种与中国传统绘画虽明显存在差异,但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家多将中国写意绘画与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进行融汇探索,以写意手法进入油画创作,以油画媒介抒发艺术情感,在线条的涂抹、平面的构成、空间的营造、明暗的处理等方面增添了中国画的笔墨神韵。在雕塑上,中国雕塑家亦有吸收写意传统,重视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

  经过一代代艺术家的创新和创造,今天的写意艺术已逐渐成为一个民族性、国际性兼备的中国式现代艺术体系,向世界传递着中国式的审美话语和审美旨趣。

  “致敬经典——中国美术馆藏美术精品展”从中国美术馆藏品中遴选出苏轼、唐寅、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潘天寿,以及毕加索、珂勒惠支、安塞尔·亚当斯等中外艺术大家的100余件名作。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李可染 纸本水墨设色 69.5cm×45.5cm 1973年 中国美术馆藏

  待细把江山图画 傅抱石 纸本水墨设色 100cm×111.5cm 1961年 中国美术馆藏

  “塔高水长——弘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美术作品展”由长征和延安两部分构成,“长征”部分从馆藏中精选60余件长征题材作品,与中国美术馆组织的集体创作的《长征组雕》一起展出。艺术家们以不同艺术形式,通过绘画和雕塑,生动呈现出对长征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诗意表达。“延安”部分即以文献形式梳理和展示中国美术馆历年来所举办的延安主题活动,也延安时期美术创作成就,以及新中国美术家的创作。

  “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第二期)”是对馆藏国际艺术作品的重新梳理,展出的70余件(套)涵盖油画、版画、雕塑、摄影等门类,多件作品以往较少展出。展览以“现代之路”和“意蕴丝路”为题,从两个维度呈现中国美术馆国际美术作品收藏的概貌。

  带鸟的步兵(西班牙)毕加索 画布油画 146cm×114cm 1972年 中国美术馆藏

  4号室内装饰汤姆·韦塞尔曼(美国)综合材料 167×138×29cm 1967 中国美术馆藏

  “现代之路”篇章以法兰西艺术院,俄罗斯美协、艺术科学院代表性艺术家的系列作品以及路德维希夫妇捐赠重点作品为主体,展现20世纪以来国际艺术从现代走向当代的沿革脉络。

  亚拉里克的坟墓安塞尔姆·基弗(德国)油画 221×300cm 1975年中国美术馆藏

  其中,路德维希夫妇的捐赠是中国美术馆国际艺术作品收藏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收藏呈现出时代风貌。1996年,路德维希夫妇从其收藏中精选出包括毕加索、安迪·沃霍尔、里希特、大卫·霍克尼等欧美现代艺术家的89件(套)艺术作品捐赠中国美术馆。这些作品和“路德维希”的名字已经成为了中德友谊的象征。2016年以来,“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作品邀请展”“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院士雕塑作品展”及朱德群、皮埃尔·卡隆、布鲁诺·巴贝三位院士的个展先后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使中国观众进一步探得文脉延绵的法兰西艺术,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们将一批代表作共计162件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火的女儿 阿尔诺多德里夫(法国)油画 165×326cm 1960 中国美术馆藏

  “意蕴丝路”篇章则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艺术家的作品为内容,体现不同国家艺术家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及对不同琳琅文化的包容与尊重,

  注:该系列展览展至7月2日。其中,“墨韵文脉”主题展览展至8月6日(周一闭馆),本文根据中国美术馆提供的资料整理。琳琅注册

图片
脚注信息
琳琅娱乐公司网站 Copyright(C)2022-2032
百度地图 谷歌地图